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安全保卫部内部管理,防范工作风险,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安全保卫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业务活动,涵盖重大决策、重要任命、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治安管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技术防范 、应急处突、信息保密等职责领域。
第三条 基本原则
1. 预防为主:强化风险意识,落实事前防范。
2. 责任到人: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分级管理。
3. 科学规范:遵循制度流程,采用技术手段。
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优化,动态调整机制。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职责
第四条 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1. 由安全保卫部部长任组长,副部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职责:
(1)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及年度计划;
(2)审批重大风险评估报告及应对方案;
(3)监督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第五条 科室与岗位职责
1.运行保障科:负责制度修订、档案管理及内部监督。
2.治安保卫科:排查治安隐患,管控重点区域。
3.消防科:检查消防设施,组织演练及培训。
4.技术防范科:保障安防系统数据安全,防范网络风险。
5.实验室安全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安全。
6.人口信息管理科:负责掌握和防范户籍、涉教和信息风险。
7.各岗位人员:落实岗位风险防控责任,及时报告异常。
第三章 风险管理流程
第六条 风险识别
1.方式:科室自查、专项检查、师生意见收集、案例复盘。
2.范围:制度漏洞、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廉政风险、外部威胁等。
3.频率: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重大活动前专项排查。
第七条 风险评估
1.标准: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级。
2.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3.输出: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优先级和应对措施。
第八条 风险应对
1.高风险:立即整改,暂停相关业务,上报学校分管领导。
2.中风险:制定整改计划,限时完成并复查。
3.低风险:常态化监控,纳入日常管理。
第九条 风险监控与报告
1.各科室每月更新风险台账,报运行保障科汇总。
2.重大风险实行“一事一报”,24小时内提交领导小组。
第四章 关键控制措施
第十条 人员管理
1.定期开展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2.实行绩效考核,将风险防控纳入评价指标。
3.关键岗位人员轮岗(每4年一次)。
第十一条 技术防控
1.校园监控、门禁系统全覆盖,关键部位数据留存不少于90天。
2.建立安全保卫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动态预警。
3.配置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定期漏洞扫描。
第十二条 应急管理
1.每学期组织1次综合应急演练。
2.与公安、消防、医疗等单位建立联动机制。
3.储备应急物资,定期检查更新。
第五章 监督与改进
第十三条 内部监督
1.有关“三重一大”决策的事项,部务会议讨论表决通过后施行。
2.每半年开展一次风险防控专项自查。
第十四条 外部监督
1.接受学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
2.公开监督渠道(监督电话、部长邮箱),受理师生投诉。
第十五条 持续改进
1.定期召开风险防控总结会,修订管理办法。
2.对整改不力导致事故的,依规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全保卫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保卫部内部安全风险识别表
2.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保卫部风险评估与应对流程图
3.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保卫部内部风险台账
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