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典型案例 >> 正文

河南一女大学生遭遇网购“退款”诈骗损失二十万元

日期:2016年11月25日 作者: 来源:本站  点击率:

随着“双11”的到来,不少人将其视为一年节省开支的好时期,但同时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这群自称“剁手党”的网购人群,发明了多种骗术。

11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发布了一起网购诈骗案例,河南某高校一女大学生网购时遭遇诈骗,银行卡上20万元被划走。

这起网购诈骗案例发生在2016年5月,河南某高校女大学生张婷(化名)在聚美优品上购买了一个厨房多功能器。第二天下午,她接到一个显示为广东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聚美优品客服人员,直呼张婷的名字,并向她核实了网购时所在商铺的信息,称由于系统原因,张婷购买的物品订单失效,需要给张婷办理退款。对方通过短信发送给张婷一个网址链接,要求她通过这个网址,在打开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

  因为这名“客服”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购物详细情况,张婷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网站填写了个人信息。

  由于购物时使用的是家人的银行卡,张婷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后,家人的手机上立即收到4条由银行发来的验证码。“客服”称退款操作需要,又要走了验证码。不一会儿,张婷发现家人手机上收到银行短信提醒,这张银行卡刚刚被分4次转走总计20万元人民币。

意识到被骗后,张婷向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报警。尽管民警迅速联系郑州市反诈骗中心,对诈骗分子的作案银行账号进行紧急止付,但由于张婷报警时距诈骗分子转账已过去将近4个小时,诈骗分子早已将赃款转移,张婷卡内的20万元人民币没能被成功追回。

不同于过去的“盲呼盲打”,现在通过买卖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能针对性投放信息,进行精准诈骗。《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84%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的总体损失约915亿元。

面对无孔不入的不法分子,大学生如何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1)不要将大额的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

2)开启杀毒或防火墙等防护类软件,减少被钓鱼的情况;

3)切勿轻易点开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聊天工具中带有问号的链接不要打开,也不要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4)对于网络上的各类折扣信息要谨慎判断,不轻易转账、汇款;收到可疑信息后,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确认信息是否属实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生助理:朱雨佳